点击次数:更新时间:2018-09-30 17:09:38【打印】
2017年,我国汽车出口106万辆,同比增长31%,在国内,自主品牌却只微增2%。自主品牌继2016年恢复10%的正增长后,再次实现出口量的大幅提升。其中,奇瑞、江淮、长城、长安、力帆分别位居2017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出口量前五名。
转移国内激烈竞争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之一,虽然不同的自主品牌车企,热衷海外市场的出发点不一样。其中,不乏有国内市场受阻,积极寻找海外市场进行销量突破的企业。
中国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市场。无论是轿车市场还是SUV市场都属于红海状态,自主品牌的销量大国往往都是汽车市场并不繁荣的区域。不难看出,大多数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出口的都是低端产品,塑造的都是廉价的品牌形象,只能应付最低级的汽车使用。
机遇与挑战并存
其实,国内市场的低迷让自主品牌热衷海外市场,但如果国内市场不能做好,海外市场也将成为空中楼阁,随时可能塌陷。
无论是日本、德国、韩国还是法国这样的汽车强国,它们本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均保持在了50%以上,而在国内,自主品牌的份额却在不断下滑,其中在8月更是下滑到了38%的红线。
自主品牌车企的发展,并不是因为国内市场的低迷,才需要向海外市场要销量。我们的自主品牌车企,即使在2018年国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远超行业增幅的发展速度。可以说,相对海外市场,国内市场虽然竞争压力过大,但是年销量在3000万辆左右的基盘下蕴藏着巨大的机遇。
自主品牌目前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走出去的问题,而是本身产品竞争力的问题,2016年与2017年自主品牌的占有率保持在了45%以上,但背后的原因却是SUV市场的一片红火。已经丢失轿车市场的自主品牌,能否守住不断发力SUV产品的外来者也是一个严肃的现实。
从整个汽车市场的环境来看,自主品牌发力海外市场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,一是为转移竞争压力而选择海外发展,二是力求国内与国外市场的双赢,这主要得靠自身的渠道和产品实力。
自主品牌走出去,从宏观来看,是国人走出去发展壮大的真实写照,也是中国汽车增加国家竞争力必须走的一步棋;从微观看,是汽车企业各自发展的需要,国内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受到合资品牌挤压,自主品牌急需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。随着中国车企在技术、产品方面的逐步转型升级,他们也在逐渐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。而未来在世界舞台与国际巨头同场竞技的情形,也很值得期待。
|